News list行业动态

宁波全力推进“八八战略”,奋力当好浙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作者:矢量驱动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器来源:本站阅读次数:1099【关闭本页

2019-07-27 13:22:44

宁波全力推进“八八战略”,奋力当好浙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月23日,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告诉本报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近40多年来,宁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推进创业创新,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民企之多,走出一条切合中国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宁波特质的港口城市发展路子。

  70年来,宁波从百废待兴发展为经济大市。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宁波从1949年的2.2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0746亿元,名义年均增长13.1%,成为全国第15个GDP超万亿元城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跃升到13.3万元,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5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2655.3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79.7亿元。

  70年来,宁波城市从商埠小城蜕变成现代化国际港城。

  建国初期,宁波城市建成区面积狭小,仅18.3平方公里。经过70年的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城雄姿展现,建成区面积达到34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2.9%。宁波舟山港从内河小港成长为世界一流大港,货物吞吐量从解放初的4万多吨跃升到去年的10.8亿吨,连续10年位居世界港口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去年达到2635.1万标箱、跃居世界港口第三。

  70年来,宁波群众生活从贫困迈入到全面小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年的306元跃升到去年的6万元,年均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627元跃升到去年的3.4万元,年均增长12.8%。

  当前,宁波的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八、第七和第二、第一位。宁波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1.19%的GDP、1.45%的财政收入;以占全省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浙江19.1%的GDP、20.9%的财政收入。宁波70年来的历史性巨变,成为展示浙江省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裘耀东市长继续介绍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殷切期望,给予大力支持。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34次到宁波考察指导,对宁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的重要指示,到中央工作后又赋予了宁波“与杭州共同唱好‘双城记’”的新期望。这些年来,宁波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创业创新,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宁波70年的发展历程中,2003年以来的这16年是凤凰涅槃、跨越提升的重要阶段。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培育现代产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这些年来,宁波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6.3∶54.5∶39.2调整到去年的2.8∶51.3∶45.9,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了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推进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2%,创新型初创企业、省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2524家、865家,均居全省首位。人才总量达到241.2万人,去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先进制造业优势提升,二产增加值从954亿元增加到5508亿元,年均增长9.9%,形成了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新材料等8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162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17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三产增加值从685.5亿元跃升到4932亿元,年均增长11%,国际贸易、港航服务、现代金融等发展迅速,成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一产增加值从109.8亿元增加到306亿元,年均增长2.7%。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拥有民营企业30万家、个体工商户52万户,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每26个人中就有一家民营企业,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2%的税收、63%的经济总量、69%的出口、85%的就业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为民营企业。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深化开放合作,开放水平快速提升。

  这些年来,宁波大力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把开放优势发挥到极致。

  着力做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国家级平台。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以中东欧国家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连续举办4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去年全国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落户宁波,今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着力做强开放型经济,去年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占到全国的3.2%,是全国第八个外贸超1000亿美元的城市,每5个人中有1人从事外经贸相关工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093.7亿元,是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进口年交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城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43.3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869家,是全国第九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的城市。

  着力做优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重大改革试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的改革,大力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投资新政,项目审批效率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政府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质量居全国城市第八位。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品位,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打造国际港城,城乡品质快速提升。

  这些年来,宁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了“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架构,建成了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拥江揽湖滨海”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内外交通,进入网络化、立体化时代,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杭甬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机场年旅客运输量突破1000万人次,轨道交通里程达到92公里。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千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余姚梁弄横坎头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和鞭策。

  城乡环境品质,不断优化,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7%,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取利益”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优化公共服务,民生福祉快速提升。

  这些年来,宁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加财政民生投入,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23∶1缩小到去年的1.79∶1。

  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健全,基本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6.4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6.4平方米。

  社会事业得到改善,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6岁,卫生机构床位数提高到3.8万张,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增加到15.6万人。

  文化建设得到加快,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2005年跻身全国首批文明城市,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同时,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持续推进,九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最后裘市长介绍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宁波工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全面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宁波的成功实践。当前,宁波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宁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以贯之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力以赴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入实施“六争攻坚”行动,奋力当好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觉得本文不错,分享给好友: